目前分類:歐美推理小說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死亡祭儀
冰島,一個冰與火共處的神秘國度,一個來自德國的研究生哈洛德被殺,死狀極為悽慘。哈洛德的家族不滿警方的調查,認定真兇另有其人,於是高薪聘請懂德文的女律師朵拉配合前德國調查員馬修一起調查。而隱藏在屍體背後的是神秘符號、中世紀巫術、窒息性愛、被虐狂、身體改造還有心理異常者的各種變態行為…


這樣的大綱,配合冰冷黑暗書封,讓《死亡祭儀》看起來是本恐怖血腥的小說,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XD 雖然被害人和他的家族有陰暗之處,身為單親媽媽的朵拉在辦案時也不免遇上家庭問題,但是書中的對話超歡樂,除了死者一切都非常美好~*


    「這是個很奇怪的國家,不是嗎?」
    「不會阿……你為什麼覺得奇怪?」
    馬修聳聳肩。「喔,我不知道。或許是城裡太乾淨了,房子都像是娃娃屋,但我想最主要居民吧。我碰到的大部分人的邏輯都跟我的不一樣。」


先生,是你德國人的邏輯和大家不一樣吧!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艾西莫夫機器人故事全集 

 

很早就看過「變人」,也一直知道艾西莫夫這個名字,卻一直到兩年前才讀了《我‧機器人》,接著看了機器人長篇和基地全系列。


基地系列讀到後面相當痛苦,越來越沒有耐心,總覺得太瑣碎繁雜。其實機器人長篇系列也有類似的問題,中間總有想加速跳過的地方,但是因為有丹尼爾所以沒有任何問題www


相較之下,短篇就可愛的多。艾西莫夫擅長以對話構築整個故事,也許人物扁平,但是故事依舊精彩。這本收錄了31個機器人短篇、後達六百頁的機器人全集也就非收不可了-更何況有貝萊和丹尼爾的短篇!!!


這31個短篇有1/3和《我‧機器人》中的故事重複,不過因為那本書被小i拿走所以完全不覺得有損失 ﹨(╯▽╰)∕ 這些故事不是按照年份,而是依照類型重新編排,每個類別前再加上艾西莫夫的導讀,談論創作的理念或者是感想。


我一直以為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都是在同一個世界中-應該說我沒想過會有不同的世界,所以當我看到有的世界中不存在機器人三大定律、有的世界中文字是被收藏在博物館中的神秘符號時,衝擊很大,不過想想是我自己太大驚小怪OTZ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血腥遣散費 

當你發現你即將被資遣時,你會怎麼做?開始趁上班空檔找新工作?開始安排旅遊,先放個假再說?紮個小人詛咒上司?或者是在離職前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為找新工作鋪路?

 

《血腥遣散費》中,這群剛失業的員工當前要務是逃!努力在被封鎖的辦公室中求生!

 

乍聽之下會以為這是暴力黑暗的小說,其實《血》的文字輕鬆幽默,適時的插圖讓原本就充滿畫面的文字更加具體!劇情節奏非常快速,就像在看一場緊湊無冷場的電影。

 

劇情雖然處處見血,但是很「無感」,像在玩電玩一樣,不會感到反胃噁心。除了動作之外,作者還精心埋下層層伏筆,讓人忍不住一頁頁往後翻。

 

這也不單只是「殺很大」的娛樂小說。在急速前進的劇情中,保留了不少篇幅描寫看似無關,卻會讓上班族心有戚戚焉的描述:例如同事群黨、上司機車性格、公司待遇等等,又直又狠的文字讓這本書成為辦公室生存物語進階版!

 

這篇心得看起來很短,沒辦法,因為我不想透露太多內容,怕會破壞任何一份驚喜,只能一直陳列他的優點,告訴你這是本多好看的書,讓我收到書的那天晚上完全報廢,完全沉浸在書中。如果你總是想咒殺自己的老闆、同事,或者是喜愛動作片,請翻開書吧!

 

喔,如果你看完書後覺得還不太滿足、對於老闆的虐待太少,請試試這個吧~殺死老闆的小遊戲 ^_<~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扭曲的翅膀 

Twisted wing, 捻翅蟲,寄生性昆蟲。牠們會入侵別的昆蟲,由內逐步吞食。但因為外殼仍是原本宿主的模樣,所以其他昆蟲依然視此外殼為宿主,渾然不知以乃蒙上宿主外殼的捻翅蟲。

 

在劍橋這座大學城中出現了連續殺人犯,三年內以殘暴的手法殺害三名女學生,兇手極可能是校內的學生。在普通的外表下,究竟是誰被捻翅蟲寄生?心理醫生丹尼森必須和第三起命案中的生還者奧莉薇亞對峙,挖掘出真相…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破窗》是林肯‧萊姆系列的第八集。雖然這集中依舊照著公式走,還加入了過往回憶、親人間的過度干涉等,疑似是系列作「定番」的老梗,但是娛樂性十足,讓人忍不住一頁翻過一頁。尋找兇手的推理過程也一點都不馬虎。這次的兇手利用證據栽贓,自己當然一點線索都不留下;嫌疑犯們的不在場證明又都完美無缺,萊姆究竟要如何找出兇手?

 

本書的主題-個人隱私-相當的吸引人,我一聽到這個主題時,就忍不住點頭答應了,不管自己中間跳過許多集沒看。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間的拉鋸戰一直是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在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更是如此。但是讀完書後,你會發現先不需要擔心國家侵犯你的隱私,因為自己以雙手奉上許多資料。不只是在blog中留下生活點滴*,凡舉網路購物、刷卡付費,甚至是走到書店用現金付款購物,只要收據或使用記名會員卡,都會留下關於你的資料。這些資料也沒有想像中難找,特別是你有使用y拍,請你務必看看個人意見的這篇文章:奇摩賣場揭露的人生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裸陽 

對不起這個標題很爛,因為這是《鋼穴》的續集、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第二集。

 

繼承《鋼穴》的架構,由作者建構新的世界、新的規則,創造出看似完美的「不可能犯罪」,然後、打碎,揪出當中的邏輯破綻。

 

《裸陽》將場景拉到外圍世界,也就是外太空中。在一個叫做索拉利的星球上,一切事物和地球相反:人口密度極低、高度依賴機器人,而且拒絕與人接觸。對他們來說,和其他人接觸是骯髒的行為,「有沒有小孩」更是個噁心的問題。面對這種奇特的風俗,來自地球的貝萊如何順應這些習慣,找出命案真相?

雖然榎木津說「會去做什麼實地查訪這種無聊事的,只有狗和刑警還有變態而已。」而貝萊,未來世界的警察,還是只有這套,四處強迫別人跟自己見面,為了達成目的還想盡辦法監禁(?)丹尼爾,最後透過這種方式找出真相!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角落裡的老人 

    本書是古典黃金時期,奧希茲男爵的作品,大約和布朗神父、宋戴克法醫同期,「安樂椅偵探」的始祖。

 

    「要是調查犯罪用了腦筋的話,絕對沒有謎案這回事!」

    「我所同情的,往往是夠聰明狡猾,可以把整個警方牽著鼻子走的罪犯。

 

    以傲慢的口氣引起聽眾注意的老人,以自己蒐集而來的情報,如剪報或旁聽審判,仔細推敲出犯罪可能的真相。

    但,只是可能而已。

 

    他所說的事實,證據究竟在哪裡?他所說的畢竟只是推理而已。    p.335

 

    看到這些謎案時,總是會想到宋戴克醫師。大部分的案子遇上宋戴克的話,應該就不是謎案,也不是只有邏輯的推理吧 :p

 

    最後談一下「安樂椅偵探」。我對安樂椅偵探的印象是足不出戶偵探,聽著別人送上門的情報然後作出推理。更甚者,不只是找出真相,還能補上證物,例如哪裡是不是有個擦痕、某某是不是去過哪裡之類的,才能證明不是猜想。

    但角落裡的老人似乎不是這樣?老人不只看剪報,還主動旁聽開席,似乎太主動了點:p不過…畢竟只是原形,畢竟小說是活的,這點就不要太計較了。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城四部曲之二。向來習慣照順序看系列作的我,特別跑去找了《黑色大理花》,不過在看完唐諾的導讀時,頭已經暈了一半(不過至少我有看懂他在寫什麼!!唐諾的導讀超神祕的,常常看不懂 \⊙▽⊙/)。當我再在五零年代的洛杉磯亂竄,接受了這個城市的黑暗時,我就決定把他丟到旁邊了…。

不過至少我已經知道這個城市有多混亂,所以當我發現他不只充滿犯罪還恐共時,衝擊小很多。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到科幻推理,心中第一個冒出來的名字是西澤保彥。在普通的日常之中加入了特殊的設定,讓故事產生不同的風味,卻又不失本格推理的精髓,加上笑點連連,難怪西澤會受台灣讀者歡迎。不過,要拿西澤和艾西莫夫比較…真是亂七八糟的比較。


 


    在《我,機器人》中,艾西莫夫創立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再極盡所能的鑽漏洞打破,完全說明了「規則就是拿來打破的」這句話。但縱使書中充滿嚴謹的邏輯辯證,《我,機器人》仍被視為科幻經典,鮮少提到當中的推理元素。就算是發生謀殺案、主軸是警察探案的《鋼穴》,我也寧可稱之為推理科幻而非科幻推理。這絕對不是因為艾西莫夫是科幻小說大師而如此分類,更不是因為格局大、發生在未來,更因為其中的嘲諷和寓意。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在玩一個小遊戲-趕綿羊。


 
  這是一群綿羊為了整修自己破破爛爛的農舍而出門冒險撿拾金幣的遊戲!一個被I說很蠢的遊戲、可是我玩得很快樂的小遊戲 ( ̄▽ ̄")﹏﹏

 
     不過最近這種自力救濟的綿羊似乎越來越多了(?),因為還有另一群綿羊組成偵探團,想找出殺害牧羊人的兇手!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川特,我是李奇,還愛我嗎?」
            「什麼?」
 
    上面保證和主軸無關 XDD
 
    為了先對傑克‧李奇有點認識,借了《至死方休》來看。書中偏重場面和動作的描寫,不過我感受不到速度,因為光是「用狙擊步槍進行長距離射擊」都可以從化學、機械工程談到光學、地球物理…等,寫了滿滿兩頁。如果刪掉類似的文字,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會高些吧!
 
    相較之下,《死亡訪客》的確很吸引我。以連續殺人案作為主軸,增加了懸疑和偵探的味道。推理、發掘證據,加上不時穿插其中的兇手獨白,讓人想一直往後翻,看看兇手究竟是怎麼犯下如此完美的案件。
 
    除了追查兇手,作者還描述了令人無奈的權力、政治問題。身為顧問的李奇因為不是FBI的探員,即使意見正確還是不被採納。最後「政治正確」的處理也讓人不悅。不過這比較接近真實吧?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圖書館的展示架上看到這個書名,越看越覺得好笑,再仔細一看發現居然是謀殺專門店!所以就拿起來看簡介:
 
    修女沒瘋狂,只是愛破案
    推理史上首見的修女偵探!
 
    正好在讀《玫瑰的名字》,可是卡很大,而且張大春的導讀好像把謎底講出來了,讓我更加提不起勁。所以看到同樣和宗教有關的《九九神咒》就忍不住借回來了,更何況有修女!
 
    主題居然也是新興宗教!最近和宗教結了什麼緣嗎 ( ̄▽ ̄")﹏﹏只是沒想到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我以為大家都信仰上帝,結果還是可以分那麼多教派。
 
        這本書不薄,可是只有一個主要案件。其他除了聊聊家庭、人際關係,還有宗教之外,就是在探討密室。如果《三口棺材》是密室講義,那《九九神咒》就是實做討論。不過講義內容不太完整,討論一堆也是白費。
 
案子究竟是怎麼破的?當然就是封面標榜的修女!但是修女不是主角,她只在必要的時候出面提示。偵探小說的主角不是偵探?很奇妙的手法。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猶大之窗的圖像

密室之王的三大經典之一,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卡爾的作品。
 
不過有衝動把他借回來,還是看在他是法庭推理小說。
 
從破戒審判一陸看下來,覺得法庭推理最可怕的地方是證人的說明,尤其是檢察官所傳喚的證人,在已知的案情中反覆證明被告的罪刑。偏偏這裡又不能跳過,因為線索可能就暗藏其中。
 
另外,這是西方的翻譯小說,所以該死的人名問題再度打亂了我閱讀的節奏。檢察官和辯方律師都有爵士的頭銜,讓我難以分辨誰是誰…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問題啦 orz|||
 
 
p.235
 
「這個。我是說,不用想這是那支羽毛的一部分。」
 
第一次讀到這句,我以為是「不用說,這一定是羽毛的一部分。」看了後文才感覺不對,多念了幾次才讀懂。也許我該先去複習英文閱讀,再回頭看歐美系的小說 T____T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具店不見了的圖像 

其實一開場看的有點痛苦,總覺得那個詩人過度任性而且對錢太過計較。還好過沒多久就出現了神祕的司機!還有牛津!
 
 
在全歐洲的城市當中,牛津是一座人人可以自行其是的城市,不論他的言行多麼怪異,都不會激起別人的好奇或反感。... 除了牛津,還有哪座城市可以讓人在三更半夜去跟警察大談認識論,而不遭對方斥罵或懷疑的?
p.16
 
這種特殊的氣氛為這個故事提供了再適合不過的背景。除了牛津,大概找不到第二個城市適合上演這荒謬爆笑的追兇戲碼。
 
其實很多地方沒看懂(對、就是主角開始掉書袋的地方!)可是這並不影響觀看這齣鬧劇的心情。
 
案件本質很古典,可是加入了費思教授,可是發生在牛津,一切都變的如此輕快而爆笑。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費思教授的中文作品?
 

另外提一下這篇的簡介。
 
「洋娃娃不見了,老婆婆不知死到哪裡去了,玩具店一夜之間竟變成了雜貨……」
 
雖然封面上和簡介都出現了洋娃娃,可是那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根本沒出現過 一一
老婆婆那句是一語雙關!XD
 
另一個版本是
 
「詩人凱德跟困於中年危機 (下略)」
 
看到中年危機我就狂笑不止,不要問我為什麼 XD|||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奇職怪業俱樂部的圖像 


我以為反推理是像《名偵探的守則》那樣的小說,所以看完《奇》後內心充滿問號 orz...

「神探不入世、案件不可怕、破案不重」,這在成書之時也許是個大膽創新的突破,但時至今日,這些早已屢見不鮮,所以對這些並沒有特別的感觸。

但是,為什麼貝索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線索如此稀少,為什麼貝索總能洞悉真相*?這個癥結一直困擾我,加上這本書的行文很 .. 囉嗦?繁複?每個句子我都要看兩三次、甚至念出來看的懂,以致於沒辦法好好享受。

不過書中的情節都很有趣,剝離那堆文字後,都是值得再三玩味的奇人異事。

 

*這在書末就有解答 =x=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色圓圈之謎的圖像
    我原本以為我對法國文學沒有交集,到了圖書館亂逛才發現,像是螞蟻三部曲、埃及金字塔n部曲系列…這些都是法國小說。不過會有這種認知是有原因的,因為這些故事的背景和法國沒有強烈的關係。前者是螞蟻眼中的法國,後者的背景根本就不在法國阿。 ﹨(╯▽╰)∕
 
    所以,《藍色圓圈之謎》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第一次在文學中接觸到法國,而且是巴黎。
 
    書中人物的對話有時讓人不解,我不懂為什麼他們會冒出那樣的內容,那些文字彷彿呢喃的歌曲,看不懂但是很舒服。所以雖然花了快一個禮拜,我還是把這本書看完了。
 
    閱讀過程中一度懷疑:這真的是推理小說嗎?雖然有死者有警察,可是卻不是從死者身旁下手,而是一直繞著海洋學家打轉。雖然書中沒有提到「霧」,可是在我腦海中卻是濃霧瀰漫,只能跟著局長的腳步行走。偏偏局長以直覺行動,完全不懂思考為何物,所有的調查都是作者說了算。直到最後真相揭曉,仔細想想才會發現提示早早就就散佈各處。只是這些提示太分散了,就算拿在手上也不知道這原來也是拼圖的一部分。
 
    藍色圓圈之謎,我彷彿在霧中一直繞圈圈。不過,很舒服、飄飄然。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山姆霍桑犯罪診斷書.2的圖像

這本的封面很謎,有點「超現實派」的感覺,看完書才發現是在畫〈投票小屋謎案〉這篇。
 
目次頁的問題有點大 XD 第二頁都少了中文標題。189的標題也應該事「關於...」而不是「...年表」。害我翻到那邊看到解說的時候有點失望 orz 不過解說回答了我一些小小的疑惑就是。
 
第二集的霍桑醫生比較立體、有趣多了。可能是因為故事不再只是案件發生→解謎→交給警察這樣的單一模式。霍桑醫生有時會自己審判、有時遇險、甚至自己去發掘兇案。在解出正解之前,也有奇妙的發想,替故事增色不少。再加上我對文化衝擊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所以可以盡情和霍桑醫生經歷那個時代吧。
 
 (下面有提及少量劇情)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姆霍桑犯罪診斷書 1的圖像 

「你想聽聽這些事嗎?哎,講起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把椅子拉過來點,讓我來給我們弄點-呃-喝的。」
 
山姆‧霍桑是新英格蘭小鎮北山鎮的執業醫生。除了維護居民的健康外,偶爾也客串一下偵探,專治不可能犯罪…
 
因為在2007年我就是喜歡這12本中獲得不少票數,所以特別找來看。
 
第一次接觸愛德華‧霍克的作品。有「當代短篇推理之王」譽稱,作品應該精采可期,不過…嗯 (咦?)
 
雖然號稱是「不可能犯罪」,但是詭計不以華麗取向,反而會讓人驚嘆:「這麼簡單?」感覺有點平淡,不過卻更顯的紮實。
 
我對1922年的美國相當陌生。我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不清楚 (南北戰爭、世界大戰這些發生過了沒?),只透過導讀知道當時有禁酒令。對地理環境也很陌生,所以看到波士頓我就傻住了。當時的文化發展到什麼程度?敞篷車、大型魔術、氣球、冰淇淋、電話是靠接線生... ,每樣東西都讓我呆一次。對日常生活的陌生,使的我無法融入故事中。
 
故事開頭和結尾出現的,和醫生對談的人是誰?沒有特別描述,我腦中自動帶入了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在火爐前,坐在安樂椅上對談 ...
 
 
以上這些不影響故事的精彩度,可是影響了我對他的喜愛程度,只是年度最愛中,
不太可能把這本排入前12名。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店招牌菜的圖像


先提醒一下,這篇幾乎揭露了第一篇的謎底。不過我不覺得會有太大影響 :p
 
 
「味道精緻可口,但幾乎淡而無味。
 
……
 
在湯塊要喝完之前,你會發現加鹽的慾望已經蕩然無存了。」
 

這是書中談論那家店的湯頭的描寫,也是我閱讀這本書的感受。
 
我喜歡看短篇恐怖小說,但是這類小說的梗好像被用的差不多了,通常故事進行到一半就猜的出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本店招牌菜〉這本更慘,一看到題名就馬上反應出謎底,果然是被用到爛的梗。類似的題材,綾辻行人的〈眼球特別料理〉更駭人-對人心的描寫讓人生寒。
 
即使如此,經典還是經典,就算已經知道謎底還是很吸引人。就像已經吃過招牌菜,已經知道了會是怎樣的味道,卻還是想一吃再吃。史丹利艾林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魅力。享受作者的節奏,仔細觀察他的鋪陳伏筆,最後在結尾被震攝,全身發麻。稍作喘息後又迫不及待的翻開下一篇。

用人心的黑暗面為材料,配上恰當好處的火侯,一盤盤讓人回味無窮的招牌菜。

 
想扛一下書頁的介紹。
 
「拉夫勒開開心心的走了進去,但是,怪事才正要發生…」
 
這是誤導Q口Q!故事明明就馬上結束了,簡介中卻寫的好像他會進入廚房掉入異世界一樣,害我以為這其實是短篇連作,於是馬上翻開下一篇,越看越無法停止,最後一口氣看完整本書。
 
不過,一口氣看完的感覺真的很好。
 
 
下面是關於看完各篇的胡言亂語 ,有劇情洩漏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