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休之死 

利休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到豐臣秀吉時代)的人物,他是著名的茶道宗師,被尊稱為「茶聖」。在日本算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台灣?至少我會記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日劇「相棒」今年的新春特別篇以他為主角。

我對日本的歷史只有粗略的認識,特別是戰國時代,我只知道幾個大將的名字,甚至從秀吉到家康這段,我還是讀過《豐臣公主》後比較了解。對茶道,我也僅只略之一二,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要翻開這本以安土桃山時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需要一點勇氣。畢竟歷史小說是小說家填寫歷史的空白之處,但我連那段歷史哪裡空白都不知道,能順利閱讀嗎?書前洋洋灑灑長達四頁的人物介紹令人頭昏,但一本好的小說,應該能讓讀者在沒有這些背景之下仍能順利閱讀吧?抱著這樣的心情,我開始閱讀這本書。

《利休之死》的結構很特別,是自利休被秀吉下令處死之日慢慢往回描寫,以倒敘的手法構築出利休這個人。每個章節的主角都不相同,從利休、秀吉、德川家康,到利休的弟子、同僚(?)、妻子,甚至還有來自義大利的神父。從這些人的視點中,慢慢構築出利休的人格特質以及他和其他人的關係,也提供了大家對「茶道」的觀點。

利休認為,茶道就是讓對方心情愉悅地喝自己所配的茶,領略「於山村的雪融處,萌芽小草的生命光輝」,但秀吉則把茶道當作是勾引人心的手段、政治權謀。最有趣的是義大利神父范禮安的觀點。

日本人對於凡事都做得太過,我認為最不可思議的是茶道。茶道中最常表現出日本人的古怪之處。……為何日本人要聚集在那種擠得難受的房間,只是像蟲子蠕動般喝著難喝的飲料呢?不厭其煩地看著不值錢的陶器,彼此裝模作樣地互相誇獎呢?……放眼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這麼愚蠢的習慣。

看到神父的觀點,我忍不住大笑。是阿,喝茶就喝茶阿,為什麼要有這麼多規矩?還有什麼雪月花遊戲?

對利休這個人,也是這樣慢慢構築出來的。德川家康認為他一心追求茶道的世界,連客人也只不過是茶席的點綴;妻子宗恩認為他是世界上最難服侍的丈夫,「從家裡所有物品的擺設,到打掃方式、如何挑選一個早餐用的盤子,乃至於如何擺放一塊薰香,如果一切不符合利休的心意,他就會心情不好。」

但最能展現他的狂妄的,就屬他和神父的問答。神父問,「即使是類似的小壺,也有許多一文不值的。究竟是哪裡不同呢?」利休這麼回答:

「那由我來決定。只要是我挑選的物品,便會產生傳說」

是怎樣的絕對自信才會有這樣的發言?利休又是如何追求美的極致?這樣的利休又是怎麼引發秀吉的殺意?山本兼一以「美」為宗旨,鋪陳出前因後果,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

利休以美魅惑人心,山本兼一以文字解開魅惑的原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